【师范类专业认证】我们一起来学习!

来源:通知公告 2020/11/02

建立师范类专业认证制度、健全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是党和国家在新时代大力振兴教师教育,全面夯实高素质教师培养基石的突破口和着力点。2017年11月,教育部启动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日前,教育部印发了《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标志着我国三级五类师范专业认证体系正式建立。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是我校贯彻全国教育大会、新时代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重要举措,是做强做优师范类专业的重要抓手。为让广大师生进一步了解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从今日起,我们将陆续推送有关认证工作的政策、制度和工作经验、体会。

一、师范类专业认证概述

Q1

什么是师范类专业认证?

师范类专业认证是专门性教育评估认证机构依照认证标准对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状况实施的一种外部评价过程,旨在证明当前和可预见的一段时间内,专业能否达到既定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Q2

为什么要进行师范类专业认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和《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提出要构建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确保教师培养质量。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旨在推动师范类专业注重内涵建设,聚焦师范生能力培养,改革培养体制机制,建立基于产出的持续改进质量保障机制和质量文化,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新时代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意见》和《行动计划》要求,书写教师教育奋进之笔,促进教师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举措。

Q3

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师范类专业认证主要倡导三个基本理念:

(1)学生中心。强调从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向以“学”为中心的新模式转变,以师范生学习效果和个性发展为中心配置教育资源和安排教学活动,并将师范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度作为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

(2)产出导向。强调立足社会需要和人的全面发展,以师范生发展成效为导向,聚焦师范生毕业后“学到了什么”和“能做什么”,反向设计课程体系与教学环节,配置师资队伍和资源条件,评价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3)持续改进。强调聚焦师范生核心能力素质要求(毕业要求),建立持续改进的质量保障机制和追求卓越质量文化,推动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Q4

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师范类专业认证遵循四个基本原则:

(1) 统一体系原则:发布国家认证标准,实施整体规划,开展机构资质认定,规范认证程序,严格结论审议,构建统一认证体系,确保认证过程的规范性及认证结论的一致性。

(2)省部协同原则:教育部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强统筹协调,充分发挥专业化教育评估机构的作用,形成整体设计、有效衔接、分工明确、分批实施的协同机制,确保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有序开展。

(3)高校主责原则:明确高校专业建设的主体责任,引导高校积极开展专业自评,推动建立专业质量持续改进机制,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促进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4)多维评价原则:采取常态监测与周期性认证相结合、在线监测与进校考查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判断相结合、学校举证与专家查证相结合等多种方法,多维度、多视角监测评价专业教学质量状况。

Q5

师范类专业认证有什么基本特征?

师范类专业认证具有以下五个基本特征:

(1)中国特色与世界水平相结合。构建横向三类覆盖、纵向三级递进的分级分类教师教育质量监测认证体系。既立足中国国情和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又在认证理念、标准上与国际同频共振,数据先行、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方法手段上在国际上处于领先。

(2)统一体系与特色发展相结合。强调在国家统一认证体系下,省部协同推进开展工作。既要求统一评估机构资质、统一认证标准、统一认证程序、统一结论审议,又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在国家基本要求基础上引导师范类专业分级分类、合理定位、特色发展。

(3)内部保障与外部评价相结合。建立以内部保障为主、内部保障和外部评价相结合的教师教育质量监测保障制度。既明确高校在师范类专业质量建设中的主体责任,自觉开展师范类专业自我评估,又通过国家分级分类评价监测,推动高校建立基于产出的师范类专业质量持续改进机制。

(4)学校举证与专家查证相结合。强调用证据“说话”,说、做、证一致。既要求师范类专业对照标准开展自评自建,逐条举证说明标准达成情况,又要求专家对照标准逐条查证参评师范专业所说、所做、所证是否一致,并据此对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状况作出评判。

(5)常态监测与周期性认证相结合。既依托教师教育质量监测平台对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状况进行常态监测,又基于认证管理信息系统工作平台对师范类专业开展周期性认证,专家定期进校把脉诊方,推动专业定期“评价-改进-提高”,形成持续改进的质量保障机制和质量文化。

二、师范类专业认证组织与管理

Q6

师范类专业认证的组织体系及各方职责是什么?

师范类专业认证组织与实施的机构包括: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评估机构和认证专家组织,其具体职责有:

(1)教育行政部门。教育部发布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与标准,统筹协调、指导监督认证工作,负责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相关认证工作;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地区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制订本地区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方案,报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备案后实施。

(2)教育评估机构。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以下简称“评估中心”)具体组织实施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包括组织实施第一级监测、第三级认证和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的第二级认证,建设教师教育质量监测系统,建立国家师范类专业认证专家库,提供业务指导等;教育评估机构接受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委托,具体组织实施该省份的第二级认证工作。

(3) 认证专家组织。2018年1月已发文成立认证专家委员会,负责认证工作的规划与咨询,对拟承担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各地教育评估机构进行资质认定,负责认证结论的审定,受理认证结论异议的申诉,负责对认证工作的指导和检查等。认证专家委员会秘书处设在评估中心。

Q7

师范类专业认证如何进行管理?

师范类专业认证是一项专业化程度要求高的工作,由专门性教育评估机构组织实施,认证过程实行项目负责制和全程信息化管理。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管理信息系统”为工作平台,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效融合,实现认证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增强认证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度,提高认证工作的科学性及有效性,及时为参与认证各方提供信息服务与工作支持。

三、师范类专业认证体系与标准

Q8

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构成及功能定位是怎么样的?

师范类专业认证构建横向覆盖中学教育、小学教育、学前教育本(专)科三类专业,纵向三级递进的分级分类质量监测认证体系,其中:

第一级定位于师范类专业办学基本要求动态监测,涵盖15个专业办学核心数据监测指标,旨在促进各地各校加强师范类专业基本建设。

第二级定位于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合格标准认证,旨在引导各地各校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保证专业教学质量达到合格标准。

第三级定位于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卓越标准认证,旨在以评促强、追求卓越,打造一流质量标杆。

Q9

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的基本内容和框架结构如何?

师范类专业认证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在对专业办学基本要求监测基础上,第二级、第三级认证从“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与教学、合作与实践、师资队伍、支持条件、质量保障、学生发展”8个方面对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活动各环节提出要求。

认证标准各项指标的逻辑关系为:以“五个度”为主线,把8个一级指标和若干个二级指标“串联”起来,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为导向,通过足够的师资队伍和完备的支持条件保证各类课程教学的有效实施,并通过完善的内外部质量保障机制保证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升,最终使学生培养质量满足要求。

Q10

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是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

“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不仅仅体现在“学生发展”这一个指标项上,也体现在其他七个指标项中。要求专业把培养目标和全体学生的毕业要求达成情况作为评价的核心;培养目标应该围绕毕业时的要求以及毕业后一段时间所具备的从教能力设定;课程与教学、合作与实践、师资队伍和支持条件领域相关建设均要以有利于学生达到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为导向;各种质量保障制度和措施的目的是推进专业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高,最终目的是保证学生毕业要求的达成。

Q11

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是如何体现产出导向的?

产出导向的理念强调立足社会需要和人的全面发展,以师范生发展成效为导向,聚焦师范生毕业后“学到了什么”和“能做什么”,而非仅仅是“教师教了什么”。要求专业按照“反向设计,正向施工”的基本思路,以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为出发点,设计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采用匹配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配置足够的软硬件资源,并要求每个教师明确自己的责任,对师范生是否达成毕业要求进行合理考核,最终还要评价课程和毕业要求的达成情况,并进行相应的持续改进。

Q12

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是如何体现持续改进的?

持续改进的理念强调聚焦师范生核心能力素质要求(毕业要求),要求对专业人才培养活动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跟踪与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用于人才培养工作改进,形成“评价-反馈-改进”闭环,建立持续改进的质量保障机制和追求卓越质量文化,推动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一方面,设置了独立的“质量保障”指标,从保障体系、内部监控、外部评价、持续改进四个方面对“评价培养目标是否达成以及对缺改进”提出要求;另一方面,在“课程与教学、合作与实践”设置“评价”二级指标,在“师资队伍”部分设置“持续发展”二级指标,构建指标项内部监测改进的内循环。

Q13

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的考查重点有哪些?

师范类专业认证要求紧扣培养目标与培养效果的达成度、专业定位与社会需求的适应度、教师及教学资源的支撑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对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状况进行全面客观评判。

(1)培养目标与培养效果的达成度:重点考查师范生在毕业时知识能力素质发展是否满足国家“出口”质量要求,是否达到专业所制定的培养目标,同时通过毕业生及用人单位的满意度调查,综合评判专业培养目标与培养效果的达成情况。

(2)专业定位与社会需求的适应度:重点考查师范类专业办学定位是否符合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是否与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定位相符合,毕业生能否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3)教师及教学资源的支撑度:重点考查师范类专业师资队伍配备、课程体系设置、教学资源配置及教学活动安排是否聚焦师范生成长成才需求展开,能否有效支撑师范生能力素质的养成。

(4)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重点考查师范类专业是否建立“评价-反馈-改进”闭环,是否形成基于产出的内外评价机制和持续改进机制,是否注重质量文化建设并推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5)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重点考查师范类专业是否从学生学习体验和学习收获出发,对在校生、毕业生、用人单位等利益相关方开展满意度调查,并将调查结果用于专业人才培养过程的持续改进。